我就知道,這部電影將會橫掃奧斯卡獎項。
為什麼?就因為奧斯卡學院當年沒有將最佳導演頒給聲勢如日中天的詹姆斯科麥隆,僅僅頒給了他技術類別獎項。就像今年的奧斯卡也只頒給「雨果的冒險」(Hugo)五項技術獎項,卻沒有其他獎項,儘管這部劇情絕佳,充滿童趣。
大藝術家(The Artist)這部電影主要由法國出資,就像當年楚浮的「日以繼夜」(Day After Night)一樣,是一部寫給電影的復古情書。畫面由復古片頭開始,純粹的黑白兩色,沒有人聲,僅有弦樂團配樂,沒有特效。最好的影像效果是演員的誇張臉部表情。就像人們在今日拋棄了精緻烹飪煮法,只吃食物的原味一般。導演米歇爾阿威納維奇(Michel Hazanavicius)告訴今日吃慣重鹹重辣的觀眾們,回歸本味,電影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同時以及其浪漫的姿態,用鏡頭緩緩唱著:「我們豈能忘記往日那美好時光?」
於是八字眉像極克拉克蓋博的男主角George Valentin (Jean Dujardin 飾)出現了,帶著那個年代迷死人的笑容喚醒婆婆媽媽們的回憶,也要新時代的女孩知道,不用大塊肌肉或著飛天遁地一拳打碎玻璃的猛男,一個微笑紳士又俏皮作為的老男人也很迷人。
大藝術家的電影背景以及最後男女主角的一段踢他舞, 讓我一度以為本片是走「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歌舞片類型。但歌舞背景只有最後一段作為結尾,是一段強而有力又充滿希望的結尾,男主角臉上又恢復他自信俏皮的笑容。
電影鼓舞人心的寓意明顯,電影當年僅有默片,裡頭演員無法說話,僅配上字幕說明,「萬花嬉春」電影嘲諷了當時默片的誇張演技派,以及演員因為不必聲音演出,演出時做做臉部表情,但可能說話的內容是在討論今天吃什麼?昨天去哪玩的誇張行徑。到了有聲片時代,金凱利(Gene Kelly)仍不改傳統演出模式,用誇張好笑的聲音念出對白,自然被市場所鄙棄。以及有著美妙的聲音但面貌不如他人美麗的女主角,用著美麗的聲音走出自己演藝圈的一片天。
大藝術家也關注了當時電影轉變重要歷史時刻,但男主角卻無法接受新事物的改變,只願嚴守自己固有的,並且頑固的孤注一擲,最後落得差點自殺,靠愛犬救回一命的窘境。不忘鼓舞所有面對轉變的人,因應時代潮流轉變才是「適者生存」的天競說真理。
有趣的是,隨順電影工業轉變的是女主角,並且因為演出部部有聲片一炮而紅,成為新時代甜心的Peppy Miller(Bérénice Bejo飾),她的聲勢步步上升,男主角的聲勢卻步步下降,男女、新舊,成為有趣的對比現象,象徵現今女權也逐漸與男權平等,女性也能成為救世主的新穎角色,這裡「萬舊一新」(元素全都是傳統的,但女性救世主卻是新觀念) 的劇情安排讓大藝術家劇本更跳脫出來,因應未來女力(Girl Power)的世界潮流而拿下最佳劇本獎。
大藝術家讓我想起大學時看電影的單純時光,沒有大明星,沒有裸體、屍體,不需要3D,也不用震耳音效,你需要的就是導演好好地告訴妳一個好故事,電影裡微笑有禮的紳士淑女們陪妳度過一段美好的黃金時光。電影就是麼單純有韻,快樂如此簡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