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向競爭對手借力氣

以創意為決勝點的21世紀中,創新好像高不可測。其實,週遭能有許多激發創意的點子,尤其,要懂得向你的對手「借力」。


書名:借用創意,你最快出人頭地
作者:大衛.墨瑞(David Murray)
譯者:林麗冠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0/08/03
裝訂:平裝





《財富》(Fourtune)雜誌曾對美國頂尖ceo做過一項意見調查,結果「創新」被列為組織主要的優先考量。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也說:「共識已經浮現:創新必須成為大多數公司的『主要工作內容』。」

在《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一書中,作者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用電影劇本的譬喻來解釋人類經濟發展:他說,第一幕是農業時代,主角是農夫;第二幕從19世紀工業時代開始,主角是工廠工人;第三幕是資訊時代,主角是知識工作者,我們都在資訊時代長大,為了生存,必須大量蒐集和傳播資訊。但是到了21世紀,資訊已經變成了「商品」,我們處在即將變換布幕的瞬間,品克稱之為概念時代(Conceptual Age)



創新,新世紀工作技能

想要成為下一幕的主角,就得要有變身成為「創意工作者」的能耐,其中創意工作者的工作本質就是將從既有資訊的管理,轉為新資訊的創造!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從谷歌(Google)打上關鍵字搜尋,就能瞬間在幾秒中內跳出幾百萬筆資料。資訊的產出,已經不是難度,重點是,你要如何從茫茫網海中,挑出你要的素材,然後將其轉換成為新的東西。

對現在的創意工作者而言,必須得「創造」構想,而不是「消費」或「管理」構想。
誠如丹尼爾所說,人類經濟活動不斷變遷,從農業到工業時代,再到現在的資訊爆炸。以往的產品生命週期能夠以數十年作為單位,但現在卻以年、甚至月來衡量。

說到蘋果(Apple)這家2010年最佳風雲公司,截自2010年12月,蘋果因為推出iPad而站上320美元股價高峰。TIME雜誌讚其「神奇且革命性的發明」,蘋果因為推出創新mp3播放器─「iPod」,手機「iPhone」,甚至電腦也轉變成為輕薄易攜的平板電腦「iPad」紛紛對這三樣產品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執行長史蒂芬賈柏斯(Steve Jobs)也因此剛被選為近十年最佳CEO 。賈柏斯的創新泉源何在?

成熟的詩人剽竊

若能請到賈柏斯開堂創意的課,恐怕他會在偌大投影螢幕上投射出:「不成熟的詩人模仿;成熟的詩人剽竊。」(語出詩人艾略特T.S. Elliot)

  剽竊?真的?

  商業史上,借用創意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兩位吒叱風雲的比爾蓋茲(Bill Gate)和史蒂芬賈柏斯之間的戰爭。

  蘋果與微軟最先並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夥伴。

  當年,微軟(Microsoft)正幫IBM撰寫程式軟體,而賈柏斯也找來比爾蓋茲為蘋果的麥金塔(Mac)開發軟體。在產品發布之前,賈柏斯把麥塔金拿給蓋茲看。在電影微軟英雄(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中,也演到這一幕:賈柏斯把電腦擺在比爾蓋茲前,還明令連滑鼠都不准碰。在賈柏斯理想狀態中,這個電腦將會是第一個使用滑鼠和圖形視窗介面的商業產品。但比爾蓋茲看出這項產品的潛能,回去之後,馬上開發下一代的MS-DOS作業系統。賈柏斯後來勃然大怒,馬上跟比爾蓋茲對簿公堂,但蘋果其實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因為,麥塔金的概念其實原先是賈柏斯到全錄(Xerox)參觀時,「學習」過來的。

無獨有偶的,剛被時代(TIME)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的馬克左克柏(Mark Zuckerberg)在創立臉書(Facebook)成名後,也被指控竊用同校同學的原始概念。不過在電影社群網站(The Social Network)中,飾演馬克左克柏的演員在協調委員會中,大聲的反對這項指控,他說:「你們根本沒有創造facebook,因為有的話,你們早就『創立』了。」

創新終究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到最後,執行的速度才是到達成功的關鍵。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衛報評黑天鵝海報 娜塔莉波曼宣布訂婚喜訊

我在衛報(The Guardian)看到評電影黑天鵝(Black Swan)的文章,這篇文章很有趣,是針對在英國出現的四款黑天鵝海報作報導的。這樣一個觀察可以洋洋灑灑寫出一篇有趣的新聞,對比中國時報的黃姓記者跳出來評論置入性新聞,這樣作新聞報紙相較之下贏得多輕鬆,也對比台灣的媒體環境連塊輕鬆簡單的報導都不願意作,實在惡劣的過頭。

以下摘錄這位英國記者Paul Owen先生的報導,直接引用摘錄算有點拾人牙慧,但苦等黑天鵝上映的時候,也只能以此文略表安慰了。

這位記者先生很期待導演達倫 艾若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何許人也?他就是力挽狂瀾(The Wrestler)的導演,這部電影獲2009年奧斯卡兩項男女主角提名的電影,但是他說,最期待的還是能夠看到這部電影特別為電影重新製作的海報設計。

這幾張海報由LaBoca這家專門設計共產國家風格的公司製作,這邊有公司的網址,可以前去瞧瞧 。所謂的共產國家風是指20世紀早期,捷克、波蘭等國家的海報。

這張海報,天鵝的影子與女主角的形象逐漸疊上,天鵝上翅膀又有如女舞者的手姿,兩者巧妙的溶合在一起了。我還沒看到這部電影。據說是明年二月上映,這部電影講的是女舞伶爭奪角色的同時人性本質也逐漸變調。戲中戲裡有黑白天鵝角色,娜塔莉波曼想來是演純真無邪的白天鵝角色的,在被欲望吞噬之後,逐漸變得像邪惡的黑天鵝一樣。這幾張海報大玩影像遊戲,像是天鵝剪影,又像是人像剪影。誰是誰不是,最後讓妳分不出來,也許海報想要傳達的就是跟電影一樣的主旨。


這張是女主角與天鵝臉部的綜合,鮮血班的艷紅,像是象徵這部片的驚悚指數。畫面中央的紅色,可以看做天鵝的喙嘴,也能視做女主角的「血淚」(Blood Tear)。上頭的黑色,看做女主角為戲裡戴上的面具,也似乎可以認知為,她戴上面具飾演這部戲,到最後真假虛實卻怎麼也分不清了。


黑天鵝部份像是門板上的鑰匙孔,看這張海報就像從門縫裡窺探女主角的為舞蹈排演。她的舞步舞的激動,引起湖面漣洟連連。


最後這一幅,是我覺得最驚悚的一幅。
舞者半抽象,半真實的形體奔向角落,她的身體也像石化一樣動也不動的停在半空中,下半身還化做尖銳的刀柄。畫面破碎、緊張,尖銳,給人很大的不舒服感。她的臉部表情也著實嚇人,像是孟克的吶喊,朝向不知的某方尖叫,手臂高舉起,懸掛著。


這個設計公司的設計師Scot Bendall說了,好的電影海報能帶電影上天堂,而況海報用的是十足電影的元素:天鵝、芭蕾舞、相似的形狀、月亮、湖面,夜晚的景色...。他也舉出當下倫敦正舉辦的捷克波蘭海報展覽圖片,倫敦馬上就能有個藝術展,真讓人對豐富的文化內容眼紅。

                                              Prohobite Cinéphilia West in London ,2009

最後,黑天鵝的全球宣傳海報是定為這個的。

比起上述那些風格獨特的海報,我想片商的考量還是在票房。這張海報能強打出娜塔莉波曼,也能一眼看出來是以芭蕾舞為主題的電影。除了眼神,鼻子跟嘴部都被淡化了。這是好萊塢一向賣弄慣的優雅高貴的手法。




P.S.整理這篇的同時,娜塔莉波曼被報導,已經與同戲演出的33歲編舞家Benjamin Millepied訂婚,並且「有身」了。雖然是帶球結婚,但對方是十足的首席芭蕾舞者,而且娜塔莉波曼也已經到適婚年齡29歲摟。想看看當年的「終極追殺令」還如此稚嫩,轉瞬間就要帶球嫁人啦。


上圖均為娜塔莉波曼未婚夫 Benjamin Millepied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2010 Merry x'mas & 2011 Happy New Year


今天不能免俗的要祝上聖誕快樂的祝福。

我的慣例是會寄上親手寫的卡片給遠在各地的朋友們,平常msn丟一個訊息,就算在美國、歐洲都能瞬間收到,有了臉書之後,大家在同一個平台上,更快速了,交談也更頻繁。有時候想起國小時,跟筆友間的書信往來,那種在家門口、巷子間,探阿望的,對郵差重型摩托車引擎聲的敏感直逼潛水艇雷達。

比起電子媒介,傳統書信郵寄,更有份溫暖的手感溫度。

從買信紙,到拿起現在已經少拿起的筆桿,使用不同於鍵盤上打字的肌肉群,歪歪斜斜地寫出每一個字。電影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裡,湯姆挨著暗戀著的瑞奇,分析他的字跡,說人如其字,說瑞奇有點虛無奢華。

字跡,是你為人的真面目;能分享字跡的人,是最值得讓他看見真實自己的人吧?

再來是端想著信件的內容,對每個人,我都有特別的話想說。想這個人帶給我什麼樣的學習。有的朋友樂觀進取,看見她就想要端坐好,努力向上;有的朋友氣質非凡,說著拒絕人的話,也能讓人順服;有的好傢伙,對信仰虔誠,認真奉獻自我。

這些我都想跟她們說,謝謝她們讓我學習到真正的道理。

用日漸不習慣寫字的筆觸,寫下想法看法。然後到郵局裡去買已經日漸稀少的郵票,貼上所謂的郵吻,透過郵筒,到另一個人手裡。

耗時、耗日,卻因為這些耗費,更顯得珍貴。

這次卡片上的文字,是電影偷穿高跟鞋裡頭,飾演妹妹的卡麥蓉狄亞茲在姊姊的婚禮上,為其朗讀,獻給姊姊的。妹妹在電影中是一個到處惹麻煩,總要姊姊在後面為她擦屁股的頭痛人物,鞋子是姊姊的、衣服是姊姊的,到頭來,連姊姊的男友也一併不小心睡了。

然而,她在最後體驗了長大的責任感,也珍惜姊姊對她的愛護。詩句由艾德華‧依斯德林(Edward Estlin Cummings)所寫,有很美的押韻及節奏,也祝大家來年2011年新年快樂,過的豐收且愉悅!

I carry your heart with me   By Edward Estlin Cummings

I carry your heart with me (I carry it in my heart)
I am never without it
anywhere I go you go, my dear;
and whatever is done by only me is your doing,
my darling

I fear no fate
for you are my fate, my sweet
I want no world
for beautiful you are my world, my true
and it's you are whatever a moon has always meant
and whatever a sun will sing is you

here is the deepest secret nobody knows
here is the root of the root
and the bud of the bud
and the sky of the sky of a tree called life,
which grows higher than soul can hope or mind can hide
and this is the wonder that's keeping the stars apart

I carry your heart (I carry it in my heart)

   
我將你的心帶在身上    詩│艾德華‧依斯德林‧康明斯 Edward Estlin Cummings
   
我將你的心帶在身上
用我的心妥善收藏
未曾離棄(不論我身處何處,不論我做了什麼,親愛的,你我如影隨行)
未知命運有何畏懼,(因為你是我命定中的甜蜜)
花花世界焉有何奇, (有你的生命才有真理與美麗)

是你,讓日月星辰有了永恒光采的意義
儘管這是個深藏亙古的秘密
然而,
一番盤根錯結與天際綿延相互交織所成就的美麗人生,
卻早已經卓越昂揚,遠遠超過曾經的想望與刻意的謙藏。
這天賜的奇異恩典,付予繁天星斗與眾不同的晶透光芒

我將你的心帶在身上
用我的心妥善收藏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不要叫我妙麗─艾瑪華特森 Emma Watson

哈利波特小說我每本都看過,還能從第一集書名一口氣背到第七集。但電影卻不怎麼捧場。原因是,「拍的太像給小孩子看了」,第一集還能對巧克力蛙、魔仗、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嘖嘖稱奇,到了第二集,像宣揚美國獨立宣言般哈利波特的勇氣與冒險精神之外,就無他物。到了第三集,天狼星的無止盡逃亡,已經開始失去了耐心。

到了第四集,我根本沒勇氣上戲院看被改編的亂七八糟的火盃的考驗。

於是妙麗就在電影中逐漸成長,我也開始忘記聰慧過人的妙麗‧葛蘭傑的模樣。(吾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無人知)

直到第七集「死神的聖物」磅礡上演,視線越過矮個子永遠長不大的哈利波特,被飾演妙麗葛蘭傑的艾瑪華特森(Emma Watson)吸引住......。

哈利波特第一集:神秘的魔法石,2001年


艾瑪華特森(Emma Watson),1990出生於法國,牡羊座。父母兩人都是律師,從小住在法國直到5歲,6歲父母離異後,她就跟母親及弟弟搬到牛津同住。艾瑪從小就立定志向當演員,因此也在牛津大學附設的藝術表演學校「Stagecoach Theatre Arts」學習唱歌、跳舞、演戲。10歲時甚至演出「The Young Years and The Happy Prince」戲碼,在演出哈利波特電影系列之前,小愛瑪並無任何其他專業的演出經驗。

9歲開始,艾瑪順利獲選為哈利波特電影系列中的妙麗‧葛蘭傑──這個全球青少年都耳熟能詳的魔法學校資優生角色,並因為演出妙麗一角,已有1千9百萬英鎊身價(合約9億元新台幣)而且被英國百年老牌Burberry獲選為2009年秋冬代言人,Burberry期望能一洗老派形象,爭取到新一代年輕人注意力,當艾瑪華特森的經典風衣廣告高舉在各家精品百貨前,此舉顯然奏效,艾瑪華特森也在之後2010年續任Burberry春夏代言人。

(圖為Burberry2009年廣告,左為艾瑪華特森親弟弟艾力克斯華特森Alex Watson)






人正頭腦好
擁有經典英國美女特質的艾瑪華特森,令人驚訝的是,她並未因從小參與電影演出而荒廢學業。先後進入英國有名的「The Dragon School」、「Headington School」等獨立學校就讀。電影開拍之後,每天也要上5小時的課。在英國高考GCSE考試當中,十個科目拿了8個A+,2個A。

這樣的好成績足以讓她在名單上任意挑選世界上知名學府就讀,例如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大學、劍橋聖三一學院、耶魯大學等等……。經過2008年一年的沉澱(國外俗稱Gap Year)。許多小報都在揣測她到底會選擇哪家學府就讀,艾瑪的宣佈也很有趣。維基百科像揭底謎曉的的寫:
「她(艾瑪華特森)先宣佈會在美國選擇唸文學院。因為演出電影的關係,她不像許多小孩一樣擁有精采的童年,而且美國大學只需要讀三年,相對而言比起英國大學更吸引艾瑪。」



(影片為12月TIME雜誌影音採訪艾瑪華特森,並回答10則網友問題。Script




超短髮   揮別妙麗角色
這則影片由同樣也是美女的TIME的助理責任編輯Radhika Jones訪問。影片中,艾瑪大方說出她即將在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念歷史,並且回答說,剪短已經留了10年的頭髮是為了與妙麗‧葛蘭傑這個角色說再見,朝向專業女演員的路線前進。

我認為艾瑪的決定很明智,華特森演出妙麗這個角色長達11年,連我在寫這篇網誌時幾度都禁不住稱她為妙麗,觀看IMDb的演出列表發現,她除了演出妙麗之外,最近一兩年也演出一齣BBC電視影集「Ballet Shoes」,以及,擔任動畫片「雙鼠記」(The Tale of Despereaux)的配音工作。



 

(圖為Ballet Shoes劇照)


以及即將在明年2011年上映的「My Week with Marilyn」中飾演與瑪麗蓮夢露相處一周的Lucy角色(現已進入後製階段)。這部原名亦為My Week with Marily,根據1957年瑪麗蓮夢露與勞倫斯奧麗佛演出的電影「遊龍戲鳳」(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拍攝期間所發生的故事為基礎。瑪麗蓮夢露在英國拍攝電影時順道與當時的新婚丈夫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蜜月,但當米勒離開後,瑪麗蓮夢露與當時的工作人員,也是這本小說的作者歌林克拉克(Colin Clark)一起遊覽英倫風情,藉此排除好萊塢的例行工作以及演藝生涯壓力。本片預計2010年1月上映。

(圖為My Week with Marilyn 劇照)


成名早 幸也不幸 
艾瑪華特森自小就演出全球矚目的童書小說,成為所到之處都有人認識的明星。甚至,喜歡這類本的我,是看著愛瑪華特森長大的。

這對一個童星而言,是幸也不幸。幸的是,年輕即名利雙收,之後平步青雲的成功機率很大;但墊腳石也能成為絆腳石,許多童星如小鬼當家的麥考利•克金、長大後的廣末涼子,都因為年輕成名壓力過大而有心理龐大壓力。麥考利•克金甚至長大後吸毒酗酒樣樣來。童星也常因為第一部電影就成功,銀幕形象深植人心,之後作品難以再造盛世,只得鬱鬱而終。因此愛瑪華特森告別哈利波特的三人組妙麗葛蘭傑角色後的第一步是足關成敗的。


轉型能否成功? 
不過,在找這些資料的同時,我也看到這位年僅20歲的英國新秀女星野心勃勃的爆發力。

她的背後有專業經紀人公司掌舵,Emma Watson.net上更新出席的正式場合照片之多之豐富,專業的論壇,甚至,居然有Emma weekly 專刊!

圖為 1967年紅透英國半天邊的崔姬(Twiggy)     


 
圖為艾瑪華特森facebook檔案照


一口氣剪短的頭髮也像是找好算命師算好般的恰當,髮型仿效英國1970年代傳奇女模Twiggy,多種Time抓得剛剛好!揮別妙麗、配合Twiggy的16歲雙十年華、以及Twiggy在英國流行文化的標籤形像。第一步已經吹響號角。




艾瑪華特森此後也抓穩時尚路線,穿著名牌服飾,頂著豔裝出席名流派對,登上哈潑、GQ精品雜誌封面,第二步已經站穩腳步。
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看她有沒有成熟的演技,以及選劇本的大智慧了。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紐約時報評黑天鵝(Black Swan)


納塔莉波曼的黑天鵝(Black Swan) 周五(12/5)在紐約及洛杉磯舉行首映,紐約時報(NT Times)評論寫的有褒有貶,首次認真看這類電影影評,國外媒體有時後仍然是持中肯立場的,看看無妨。我試著摘錄有趣的地方,翻譯如下。若感覺翻譯內文有誤,也請對照原文內容



黑天鵝,一部擁有巫術般營造的瘋狂,和阿諛我詐的情節。這部電影講述芭蕾女伶的電影,鏡頭永遠充滿著為了跳芭蕾舞而疼痛的腳踝,由女星納塔莉波曼演出。破壞性、頭破血流的整裝待發演出。在電影裡面的妮娜(Nina)看起來更像個小女孩,身材就像尚未長大的內心世界一樣。當步入夢鄉的夜晚,床頭旁的珠寶盒響起天鵝湖旋律,一群瘋狂的野獸瞪看著她,

就像妮娜和這部電影一樣,已經瘋狂的從娛樂電影變調,開始看起來更像個獄卒,而非親近的好友了。


電影用雙胞胎原型出發,外表看起來很相似,鏡像投射。

故事依循天鵝湖的主線,由一個藝術片導演湯瑪士將編導紐約芭蕾舞團的戲碼開始,他宣布新一季將開演是一齣真實且視覺取勝的舊舞碼,天鵝湖。為此他將捨棄慣用的芭蕾女主角,蓓絲Beth和妮娜Nina分別被選為這部戲碼的天鵝皇后、以及黑暗面的天鵝皇后。但當壓力接踵而至,事情開始變得支離破碎,至少妮娜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黑天鵝看起來像是一部標準的百老匯湯尼娛樂作品,林肯中心。導演達倫歐羅若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 )是電影學院派出身,在黑天鵝中,他參考了麥可波威爾(Darren Aronofsky ),和愛瑪芮可普瑞斯伯格( Emeric Pressburger)的芭蕾經典劇碼,紅菱艷,和Black Narcisss。在這些作品影響之下,這個作品也越來越像歐羅若夫斯基先生的作品,歐羅若夫斯基生於1969年,在布魯克林長大,並在以諸多電影院出名的時代廣場中打滾,製作過最好也最爛的電影。我打賭他之後將會拍出紅鞋日記之類的有線電視影集。

黑天鵝是部藝術作品多過於自傳,而且誠實得為這部作品做個慎重的結論,但因為在心理層面與女主角的個性間界線十分模糊,因此波特曼撐著纖弱的身軀演完這部電影,她骨瘦如柴的尖銳地就像警戒稍的蛇籠一般。

儘管如此,導演歐羅若夫斯基仍善用了她的頭型、肩膀,手臂,盡量避免遠景鏡頭。娜塔利波曼也親自上陣大部分的舞蹈鏡頭,劇中她所有的身形看起來都脆弱易脆。她的蒼白手臂顫抖的快要分開似的。電影中所有的東西都很真實,地板、震耳欲聾的地鐵、和蛆兒,令人有幽閉恐懼症的妮娜與母親同住的公寓。電影團隊創造了一個真實的,充滿想像力的飛行,而這樣的功力也讓電影顯得顛簸真實且充滿力量。比起湯瑪士的天鵝湖作品,黑天鵝發自靈魂深處且真實,儘管有時候電影顯得精神錯亂的幻想瘋子。

黑天鵝在美國屬R級電影(17歲以下須由父母或成年人陪伴觀賞)有床戲且暴力畫面。

新出爐的電影預告  、各演員約1分鐘的訪談影片
導演評論某片段

全球YouTube預告,台灣地區2/25 (五)上映,片商Catchplay



黑天鵝
導演: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Darren Aronofsy (2009年力挽狂瀾)
劇本:Mark Heyman, Andres Heinz and John McLaughlin 根據Heinz的故事改編。
攝影:Matthew Libatique
剪接:Andrew Weisblum
配樂:Clint Mansell
芭蕾編舞:Benjamin Millepied (後來成為女主角娜塔莉波曼未婚夫)
美術設計:Thérèse DePrez
服裝:Thérèse DePrez
芭蕾服裝:Kate and Laura Mulleavy of Rodarte
製作人:Mike Medavoy,Arnold W. Messer, Brian Oliver and Scott Franklin
發行:Fox Searchlight Pictures
片長:1hr 50 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