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衛報評黑天鵝海報 娜塔莉波曼宣布訂婚喜訊

我在衛報(The Guardian)看到評電影黑天鵝(Black Swan)的文章,這篇文章很有趣,是針對在英國出現的四款黑天鵝海報作報導的。這樣一個觀察可以洋洋灑灑寫出一篇有趣的新聞,對比中國時報的黃姓記者跳出來評論置入性新聞,這樣作新聞報紙相較之下贏得多輕鬆,也對比台灣的媒體環境連塊輕鬆簡單的報導都不願意作,實在惡劣的過頭。

以下摘錄這位英國記者Paul Owen先生的報導,直接引用摘錄算有點拾人牙慧,但苦等黑天鵝上映的時候,也只能以此文略表安慰了。

這位記者先生很期待導演達倫 艾若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何許人也?他就是力挽狂瀾(The Wrestler)的導演,這部電影獲2009年奧斯卡兩項男女主角提名的電影,但是他說,最期待的還是能夠看到這部電影特別為電影重新製作的海報設計。

這幾張海報由LaBoca這家專門設計共產國家風格的公司製作,這邊有公司的網址,可以前去瞧瞧 。所謂的共產國家風是指20世紀早期,捷克、波蘭等國家的海報。

這張海報,天鵝的影子與女主角的形象逐漸疊上,天鵝上翅膀又有如女舞者的手姿,兩者巧妙的溶合在一起了。我還沒看到這部電影。據說是明年二月上映,這部電影講的是女舞伶爭奪角色的同時人性本質也逐漸變調。戲中戲裡有黑白天鵝角色,娜塔莉波曼想來是演純真無邪的白天鵝角色的,在被欲望吞噬之後,逐漸變得像邪惡的黑天鵝一樣。這幾張海報大玩影像遊戲,像是天鵝剪影,又像是人像剪影。誰是誰不是,最後讓妳分不出來,也許海報想要傳達的就是跟電影一樣的主旨。


這張是女主角與天鵝臉部的綜合,鮮血班的艷紅,像是象徵這部片的驚悚指數。畫面中央的紅色,可以看做天鵝的喙嘴,也能視做女主角的「血淚」(Blood Tear)。上頭的黑色,看做女主角為戲裡戴上的面具,也似乎可以認知為,她戴上面具飾演這部戲,到最後真假虛實卻怎麼也分不清了。


黑天鵝部份像是門板上的鑰匙孔,看這張海報就像從門縫裡窺探女主角的為舞蹈排演。她的舞步舞的激動,引起湖面漣洟連連。


最後這一幅,是我覺得最驚悚的一幅。
舞者半抽象,半真實的形體奔向角落,她的身體也像石化一樣動也不動的停在半空中,下半身還化做尖銳的刀柄。畫面破碎、緊張,尖銳,給人很大的不舒服感。她的臉部表情也著實嚇人,像是孟克的吶喊,朝向不知的某方尖叫,手臂高舉起,懸掛著。


這個設計公司的設計師Scot Bendall說了,好的電影海報能帶電影上天堂,而況海報用的是十足電影的元素:天鵝、芭蕾舞、相似的形狀、月亮、湖面,夜晚的景色...。他也舉出當下倫敦正舉辦的捷克波蘭海報展覽圖片,倫敦馬上就能有個藝術展,真讓人對豐富的文化內容眼紅。

                                              Prohobite Cinéphilia West in London ,2009

最後,黑天鵝的全球宣傳海報是定為這個的。

比起上述那些風格獨特的海報,我想片商的考量還是在票房。這張海報能強打出娜塔莉波曼,也能一眼看出來是以芭蕾舞為主題的電影。除了眼神,鼻子跟嘴部都被淡化了。這是好萊塢一向賣弄慣的優雅高貴的手法。




P.S.整理這篇的同時,娜塔莉波曼被報導,已經與同戲演出的33歲編舞家Benjamin Millepied訂婚,並且「有身」了。雖然是帶球結婚,但對方是十足的首席芭蕾舞者,而且娜塔莉波曼也已經到適婚年齡29歲摟。想看看當年的「終極追殺令」還如此稚嫩,轉瞬間就要帶球嫁人啦。


上圖均為娜塔莉波曼未婚夫 Benjamin Millepi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