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你以為時間還很多,但有些決定不能拖
The Defining Decade:Why your twenties matter and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them now
作者:梅格.潔伊
原文作者:Meg Jay, PhD
譯者:胡琦君
出版社:就是創意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30日
裝訂:平裝 抗壓性不足?學不足以致用?蟻族、尼特族、啃老族,現在的年輕人似乎問題越來越大,這是一代不如一代,還是上一代的問題?20世代的你,感覺人生被卡住了嗎?
時代雜誌有一期探討現在的年輕人,它稱他們是「失落的一代」。他們生在經濟最好的時刻,等到完成了教育想在社會上有一番作為時,卻遇上經濟蕭條,人力嚴重多餘。
美聯社前陣子發布一份研究,內容指出自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有750萬份工作流失,但等困境稍緩,工作量又恢復時,中產階級的工作只回來2%,剩下的70%是低薪工作,29%是高薪工作。
現在的20世代(意指處於20~29歲之間)的年輕人,剛出社會,自然是從初階工作開始做起,但他們畢業幾年後就遇上金融海嘯,失去了工作,幾年的努力又要重頭來過,等到正要進入企業開始大展身手時,原本適合他們的工作變少,甚至消失不見!
20世代生長在這樣的環境,卻面對時不我予的大環境,出現了許多以往不同的價值觀。例如,日本出現尼特族、啃老族,北京蟻族蝸居在方寸大的小屋,美國的毒品、槍枝氾濫,台灣的年輕人不敢生養,以致生育率偏低,人口老化問題堪慮……。
《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這本書自書名就清楚點出,20世代的困境,他們感覺自己永遠長不大,無法為自己負責,前面的路途堵塞住,動彈不得,想去哪裡也去不了。作者梅格‧潔伊(Meg Jay)是柏克萊心理學博士。再她輔導的案例當中,她看到許多坐在診療椅上望著天花板發愣的20世代,她在這本書中,分「工作」、「愛情」、「腦部與身體」來討論20世代遇到的普遍問題。
‧20世代的「工作」:在專業和經濟領域占有極重要的角色─雖然表面看起來並非如此。
‧20世代的「愛情」:選擇戀愛對象時遠比選擇工作更重要。
‧20世代的「腦部與身體」:20世代的大腦依舊再成長,仍有絕佳機會改造自己,型塑自己未來的模樣。
改變,事不宜遲
20世代像飛機一樣,一架從紐約市飛往西岸的飛機。剛起飛時只要一丁點的航道修正,就能決定是要降落在聖地牙哥還是西雅圖。然而,若等飛機快到聖地牙哥時才讓它改飛西北邊的西雅圖,就必須多繞一大圈才到得了。
同樣的,20幾歲時,一丁點的異動就可以大幅改變我們30歲以後所在的位置雖說20歲的世代在高空中飛行,隨時有亂流;但只要懂得航行技巧,就算一次改便一點點,還是可以比其他人生階段更前進一點、更快一點。何況這十年的時間非常關鍵,此時我們所做以及沒做的事,都會對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造成深遠的影響。
身分統合資本
因為,這個年紀正在累積社會學家所謂的「身分統合資本」(Identity Capital),
身分統合資本指的是我們個人資產的總和,這是隨著年齡增長而累積的個人技能資源。這些是我們對自身的投資,等做得上手,時間夠長之後,它們便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有些身份統合資本會以履歷的型式呈現,像是學歷、工作經驗、測驗成績、參加的社團等;有些則比較個人化,譬如我們講話的方式、出身、解決問題的技巧,以及我們的外貌。隨著時間推進,身份統合資本一點一滴打造出我們現在的身分。最重要的是,身份統合資本是我們進入成年人職場的必要裝備,它們就像貨幣,我們可以用來買到職位、感情生活等想要的東西。
打工並不能為職場加分
人在20幾歲時,總有打工的經驗。有人找道工作條件遠低於本身實力的工作,有人就只是當做兼差。這是不錯的短期替代品,像是在邊念研究所邊為教授擔任助理一樣。這些收入可以支付帳單,或是參與到一個好的國科會案子,可以帶來無與倫比的資本。
但大多數低就的工作對未來並沒有多大的用處。有時,我們選擇這樣的工作,只是假裝自己沒有真的在工作,像在餐廳後方炸雞排,是永遠的跑龍套。或許這類工作很有趣,但在未來雇主眼中,代表的是一段迷失期。大學畢業後若是從事太多零散無意義的工作,或是一直窩在咖啡店打工,只會給人退縮不前的印象。反而對我們的履歷表、甚至人生造成不良後果。
--
相關閱讀
●時代雜誌:失業的一代 (中譯)
●科技殺死中產階級、美聯社:經濟衰退和科技進步消滅中產階級就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