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理想╳10種創新 = 社會企業是門好生意
The Power of Unreasonable People:
How Social Entrepreneurs Create Markets that Change the World
非營利組織Aurolab創辦人大衛格林(David Green)常被人問到:「假如你有此聰明才智可以賺大錢,為何你要選擇作社會企業?」。這個大衛正是為亞拉文眼科醫院提供物廉價美的水晶體,他將水準以上的醫療科技帶到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
鄉村銀行讓窮人圓創業夢
2006年,尤努思(Muhammad Yunus)革命性的鄉村銀行(Grameen Bank),讓印度的窮人可以因此用微型貸款,能有機會翻身,他也因此得到了20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他說「有一天,我們的子孫只會在博物館裡見到貧窮。」
亞拉文眼科醫院免於黑暗威脅
亞拉文眼科體系(Aravind Eye Care System)由文卡塔斯瓦米醫師(Dr. Venkataswamy)1976年在印度創立,30多年來,他亟思治癒印度的1200萬盲人,其中有60%的盲人,是因為白內障而永遠失去光明。 到美國參觀過麥當勞,見識到美國工廠的標準化作業流程後,這位年紀58歲人稱文醫生的文卡塔斯瓦米醫師,想著一定有方法,可以快速、大量、且品質良好的治癒病人。 於是他發展出以社區為中心的服務方式,讓組織以非常低的成本長期營運,亞拉文醫院(Aravind Eye Hospital)每年治療超過200萬的病患。他向有錢的病患收比較高的費用,但有多達2 /3 的病患無力支付醫藥費,於是文醫生免費為這些窮苦的民眾治療。在這樣的情況下,亞拉文醫院還能自給自足、獲利,並且擴大規模,提昇服務,至今,亞拉文眼科醫院已經擴大到五家分院的規模了。
台灣的草根女孩沈芯菱
78年次的沈芯菱出身貧窮家庭,她深知公益的重要。於是在12歲,同學們都還在忙著上補習班,聽流行樂的同時,她已經架起網站,為鄉下農民的阿公阿婆們在網路上販售農產品,建構出一個農產E化的行銷平台。14歲時,發現鄉里種柳丁的叔叔伯伯們為年年滯銷的柳丁傷心傷神,於是投書媒體「一粒一元柳丁」,同時也架設網站推廣,終究獲得社會大眾的強力支持,柳丁的價格也因此從一斤4元回升到一斤12元,保全了辛勤耕種農民們幾季的耕耘有等價回報。 這些社會企業創業家的特質散發著熱情、野心、任性,如果總結他們的作為,就會發現,他們從一開始並不打算等事業成功了才開始參與社區活動,因為他們「已經」開始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了。
社會企業?跟CSR不一樣嗎?
與社會企業責任不同的是,這些急遽改變世界未來的創業家,將主流商業模式與社會企業結合在一起,並將之稱為「社會營利企業」。(Social Bussiness Entreneurship) 這些創業家並不在乎事業能給他們帶來無限大的利潤,也不在乎成為富比士雜誌榜上的世界百大富豪之一,他們的共同目標是「造福人類與地球,而非為投資者賺錢」,社會企業以「對世界有利為優先,其次才是為股東謀福利」。為善並且用來做生意,才是這些創業家的理想事業。 有別於美國如卡內基、洛克菲勒所成立的慈善基金會,這些富可敵國的大亨們倡導「回饋社會」文化,就好像要為自己從社會取得大量財富的「罪行」贖罪似的。他們的財富依賴著某些人、整個社會與環境的犧牲換來。 肯亞綠帶運動 肯亞綠帶運動(Green Belt Movement)發起人馬塔伊(Wangari Maathai)在2004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是非洲史上第一位獲獎的女性。她打算在自己國家種植1,500萬棵樹,想要藉由廣大的種樹,確保永續柴木來源,並且為已經嚴重流失土壤的非洲大地保有綠色全貌。她也想在種樹的過程中,讓女性參予這個意義遠大的種樹活動,進而培養女性的獨立自主,提昇肯亞的女性地位。 這位意志堅定的女士說:「在我的母語裡沒有『沙漠』這個字。」 至今她現在已經種植了3,000萬棵樹,正在商議種植10億萬棵樹的新目標,並且要擴大到肯亞以外的地區。
讓世界因你不同
正當BP石油嚴重污染墨西哥灣生態,每天有10萬桶原油源源不絕的流出,海平面上浮著厚厚的黑油,白鳥不在翱翔藍天白雲之間,而是隨處漂浮在油膩的海面上。墨西哥灣盛產的牡蠣,成為原油污染的受害者,挖取牡蠣賣以維生的業者苦著臉。藍色大海,頓時成為黑色死海。BP石油身為全球第三大石油產業,美國、英國有1/6的家庭退休金來源靠這個石油帝國的股利支付。正當有的企業已無可挽救之勢,致地球於可怕境地之時。社會企業的創業者也用他們一己熱忱之心,致力讓這個世界多達1/6 的貧窮人口過的更好,而且最重要的是,作善事不必賠錢,也不用像悲劇人物般辛苦奔走,全無收穫。
印度綠色銀行的尤努思、亞拉文眼科醫院的文醫生、台灣草根女孩沈芯菱、肯亞的馬塔伊女士,用他們的「任性」、「天真」告訴世人,商機不僅來自普羅大眾消費者的需求,為真正需要的人們創造所需,從生命本質為這些人們著想;像是印度貧窮的小販的貸款需求,罹患白內障的半盲人民、那些賤價傷農的柳丁農、過度開發後受傷的肯亞大地。
獲TIME選為2010年影響人物的台灣菜販陳樹菊曾說:「錢,要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而這些創業家,運用錢滾錢,創造出更多實質的服務與影響力,也讓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他們而更加美好。
Sour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