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變黑變白變變變─小姐好黑(Agathe Cléry)

台灣片商取片名往往有個「偷吃步」的招數,那就是學周董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若是演個男孩的故事,就要取「囧男孩之00XX」。若是李奧納多的電影,最好全部都叫「神鬼XX」。如果是伍迪艾倫的咧,硬也要在片名來個「00決勝點」,若是怎摸也扯不上邊,就要直接在片名放上該明星的名字,例如「布萊德彼特之即刻毀滅」 Burn After Reading。設想這些片商的旨意是 ─ ─ 這樣的片名才可以第一時間提醒觀眾,這是什麼樣的電影。


「小姐好黑」?所以根據以上原則,我原本以為是哪部好萊塢的搞笑片。再看看這周末的確黑暗陰冷,所以捨棄披頭四傳記電影,打算租這部片回家。

片頭一開始,就是法國歐洲特有的明亮火車站,片裡頭好多演員穿著西裝筆挺,動作一致的跳起排舞!阿哈!我中獎了!這是部歐洲片!「小姐好黑」這麼ㄚ俗的片名,居然是好看到不行的歐洲法國片????!還是我最愛的邊唱邊跳歌舞片?我的媽呀!這周末真是老天有保佑呀。




這段歌舞是我最喜歡的排舞,非常可愛非常法國 >///<

「小姐好黑」Agathe Cléry電影的女主角阿嘉莎是個年逾中年的事業成功女性,她在一家專賣美白化妝品企業中努力工作。專制嚴格的背後,當然平步青雲。就在她榮升行銷經理的同時,卻也得到一種怪病,一夕之間從天堂掉到地獄。那種怪病,是向來有嚴重種族歧視的她最害怕的──「膚色變得很黑很黑,像黑人那樣黑。」

這樣的病徵有如最沉重的詛咒,阿嘉莎霎時間從天之驕子變為自己最鄙棄討厭的人──黑人。

於是,故事開始變有趣了。這部法國輕喜劇歌舞片開始從變黑變白變變變置身處地的神奇旅程中,用膚色討論「我是誰」、在社會中的角色意義。

故事開始從阿嘉莎身為「白人」的社會優勢開始揭露。她是「白人」,所以她順理成章地銷售「美白產品」,她理所當然地在努力工作之後升職,她理直氣壯地拒絕男友晚上過來過夜,她駁斥父母想抱小孩的想法,原因是她是新時代女性...,她要專注在事業上。她聰明、美麗、文明、幹練、她是這個社會的棟梁。

然而這個社會的善意就在,女主角慢慢開始的膚色變色中轉變。

當膚色從蒼白變為小麥色,辦公事的同事覺得阿嘉莎有去渡假,人們的眼神是欽羨的。這麼忙碌的工作中還能去渡假,又能一邊升官?真是利害利害!但是旁觀的眼神僅能停止在健康漂亮的小麥色。再深下去,羨慕的眼神就開始變成了訕笑...。

辦公桌上開始出現黑人「非洲新希望」雜誌、非洲巫師諮詢專線DM,這類針對膚色種族的辦公室霸凌。而阿嘉莎對外推廣的工作也不順利,演講台下的客戶,看了她的黑膚色,竊竊私語不停,產品的行銷根本行不通!

為了美白,從頭到腳都很忙,連手指也不忘祈禱。

於是阿嘉莎被老闆請了出去。(這段轉折有非常漂亮有趣諷刺的歌舞表演,讓人看了哈哈大笑。)連男友也琵琶別抱,甩了她了。

這段變身的過程令人難過,就像卡夫卡的《變形記》變成令所有人看了都討厭的甲蟲一樣,女主角也在最後變身完成,成為最黑最黑的黑人膚色時,受盡社會、工作、愛情無情的拋棄,絕望的選擇自殺。

然而這次救她生命的非洲裔急診室女醫生,發揮急救之外的長才,帶領女主角重新以「黑人的膚色」生活在這個社會中。這是個重要的象徵,代表女主角正式開始「打從心裡」(她也不得不)接受這個新身分,首先是「衣服風格」、再來是「髮型」。

髮型、服裝都要徹底黑人化,變身開始「成功」。

「髮型」與「服裝」向來是符號象徵最重要的元素,例如超人梳油頭,內褲外穿;蜘蛛人的蜘蛛裝、頭罩;有了「髮型」與「服裝」這兩項元素。女主角像是連基因都改變了一般,能展現舞池裡眾人驚艷的狂野舞技;在大廈大廳內大跳非洲降頭舞,嚇走要趕她走的大樓管理律師。

然而阿嘉莎要面對的是還有更多,這個社會對膚色種族的偏見,比她想像中的還要多。她開始逐一面對擊破,在此同時本片仍不能走向悲觀色彩,本片還是層出不窮的努力搞笑。例如臥室裡那突來的麥克傑克森舞步......。


「除了膚色變黑,妳的生活還是能跟平常一樣的啦~~~」放馬後砲的醫生什麼都治不了,只能吐出這句話安慰女主角。然而真的嗎?醫生的一句話不痛不癢,好像這社會的八股官話:「我們公司絕沒有種族歧視,你看我們也有雇用有色人種」「性別絕不是能力考量,我們的升遷標準絕對透明,禁得起社會眼光考驗。」「性傾向不會是個標籤,我們這裡社會大同,只看能力,不作其他無謂評價。」性別、種族、性傾向,這幾個在社會無形的劃分,困擾著當事人,也讓這社會的大眾用以評價稱量一個人的背景、樣貌。

電影「小姐好黑」在一陣嘻笑怒罵中,點出這社會上最醜陋的現實。而你我都跟女主角阿嘉莎一樣在刻板印象之中評斷他人,別急著否認這項指控、劃清不開明界限、向朋友們表明你的開明、收起眉頭偽裝你的厭惡不屑。

人非聖人,我知道;人人的心裡都住個小小的一個阿嘉莎,這我也懂。只是如果哪一天身為你討厭的那種類型的人,你還能大聲地表達你的原本立場嗎?如果哪一天醒來,你發現妳長的越來越像隔壁貴婦請來的菲律賓瑪莉亞、突然愛上了你的哥兒們、或是哪天像利菁一樣身體內同駐兩個性別......。如果你現在理所當然仗勢的社會優勢,突然間從天堂掉到了地獄十八層,是社會上所謂的弱勢族群。而這個弱勢是天生俱來,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就像阿嘉莎用進大賣場所有美白產品都改變不了日漸烏黑的膚色一樣。你說你還能大聲囔著你討厭菲律賓人、同性戀都好噁心、女人本來就該滾回廚房煮菜嗎?

故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阿嘉莎居然是用黑人的身分才得到最終的幸福,最終,她和她的黑人男友兩個對種族有偏見的人都拋開了對「顏色」的執念。女主角阿嘉莎從白變黑,再從黑變回白。她繞了一大圈,回到原點,心境卻大不同。變形記的故事模型眾多,自古有之。卡夫卡的《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隨身變」(The Nutty Professor)、變身博士(Jekyll & Hyde),這些主角身分改變,開始設身處地的去想像自己未曾思考過的角度,然而看電影的我多幸福,跟著鏡頭也身歷其「想」了一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